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由美国kpf建筑事务所 ,和日本株式会社入江三宅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结消隐构设计来自于籁思理·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lera),为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钢结构(s结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形态和构架来源于“天地融合”的构想 ,将高楼“演绎 ”为连接天与地的纽带 。上海环球金融拿圆厅中心的主体是一个正方形柱体,由两个巨型拱形斜面逐渐向上缩窄于顶端交会而成,方形的棱柱与大弧线相互交错,凸显出大楼的垂直高度。为减轻风阻腔姿 ,在原设计中建筑物的顶端设有一个巨型的环状圆形风洞开口,借鉴了中国庭园建筑的“月门”,后来将大楼顶部风洞由圆形改为倒梯形。
13年 。
1995年12月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取得土地使用权。
1997年年初,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工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工程停工。
2003年2月23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复工仪式,但由于台北和香港在建的摩天大厦均超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原设计高度 ,日本方面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设计高度由466米改为492米。
2005年胡败拆10月枯租,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宣布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 ,原先的大厦顶部的圆形空洞设计裤枣改为倒梯形设计;11月16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全面开工 。
2006年4月16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安装第一块玻璃幕墙单元板。
2007年9月14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封顶。
2008年5月中旬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玻璃幕墙安装完毕 。
2008年8月29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竣工;8月30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观光厅正式开门营业。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上101层 ,高492米,最高楼层高度和楼顶高度位居世界第一。
该项设计是由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方面久负盛名的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完成 。大胆采用圆弧形与直线的组合,在顶部的方形开口处设置了倒梯形的风洞 ,从而减轻结构顶部的风压。
单边为58米(外周)的低层区超大楼层面积符合大型金融机构所要求的形状,越往高层区形状逐步收窄,中间层区的面积适合小型办公楼租户 ,而最上部的楼层形状则适用于酒店,突显出综合性用途的超高层建筑设施所应具备的整合性。
2)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技术亮点
建筑内的91台直梯中采用了39台双层轿箱式电梯,大大提高了超高层建筑的运送能力 。其中的24台为层间距可自动调整的超级双层轿箱电梯 ,可以在不同层高的楼层准确停止。
最快的电梯速度达到10米/秒,是世界上最快的双层轿箱式电梯,从地下1层到95层只需1分钟左右。另外还装备了能把汽车运送到高层区的电梯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电梯采用东芝 、日立、奥的斯和蒂森克虏伯这四个品牌。
在建筑的供电方面,通过3万5千伏3路的变电设备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 ,并且有足够的容量满足各租户增设电源的需求。在应急供电方面,除了大楼共用的应急用发电机之外,还预留了4处可安装1,500kva租户专用发电机组和1处500kva发电机组的空间。
外墙采用了多层玻璃的铝制幕墙 ,提高建筑内部的节能效果 。大楼使用的幕墙数量达到10,618组(相当于约4万块玻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安全与抗震性能
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设计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设计委托给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享誉全球的美国结构设计事务所赖思理·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lera),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核心部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核心筒以及外围由巨型柱、带状桁架和斜撑组成的外围巨型结构,两者之间通过伸臂桁架加以连接 ,提高抗震和抗强风的安全性能 。
外围巨型结构等主要框架结构由柔韧性强的钢构件和高强度的混凝土组成。阿塞洛·米塔尔和宝钢为两家主要的钢材供应商。
地下部分埋有2,271根桩基,上面铺设4.5米厚的耐压板,以支撑巨大的建筑物 。桩基最长的约78米 ,重达17吨,这些桩基所用的钢管总重量约为2万吨。如将所有桩基连接起来,其长度将达88.67公里。
为减轻因强风所造成的建筑物摇晃 ,在建筑物的90层安装了2台由重达150吨的配重所组成的风阻尼器,以确茄橡保强风时建筑物内的居住性和舒适性 。
2)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抗震性能和防震措施
一直以来,森大厦的建筑物设计标准都要比普通标准颤饥旁高出一个等级,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完全符合中国的建筑物抗震标准 ,并具备足够的抗震性能。而且抗震性能提高到了即使地震发生之后依然能够继续使用的水平。
在中国国内,不同地区设定的建筑物抗震标准不尽相同,而上海制定的标准为抗烈度7级的地震 。在对1:50的模型进行加振实验后表明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可以抵御烈度8~9级的地震。(经中国建设部抗震办公室审核)
另外,对于长周期地震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安装有摆式探测装置 ,当探测到长周期地震动时,会根据需要让电梯紧急停止在最近的肢胡楼层,安全疏散电梯内的人员。
3)安保措施
进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7—77层的办公区域需要经过安检门 ,此外,各办公楼层都设有最先进的ic卡门禁系统。
对于各租户的访客,采用事先登记访客姓名的系统 ,使客人快速顺畅的通过 。满足国际金融中心安保要求的系统,确保跨国金融机构商务活动的安全。
建筑物的防灾中心采用了大楼中央管理系统,对24小时的安保以及出入口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装置进行有效控制,从人 、机两方面构筑起万无一失的安保体制。
另外对于每年预计有超过300万游客的观光厅 ,在入口处安装了金属探测仪,并视情况对游客的手提物品进行检查,以保障游客及大楼的安全 。
4)防灾及逃生方案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等级为一级 ,建筑防火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由于本建筑高度达到492米,在防火设计中采取的特殊防火措施 ,经过国家消防主管部门专门论证。
大楼内每12层设置了共7层(18、30、42、54 、66、78、90层)的“避难广场层”,通过加压防烟系统阻止浓烟进入避难广场层,从而确保灾难发生时的安全性 。
为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和最大的国际承包商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始终致力于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始终致力于把推进整个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进步作为企业的重要责任。
五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建总公司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积聚了雄厚的科技优势 ,始终引领着中国建筑业生产力发展的潮流。迄今中建总公司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是国内获奖最多的建筑企业,并获得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0余项;拥有国家级工法38项,省部级工法133项;拥有建筑施工企业唯一的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国内建筑业第一个由企业自主完成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目前中建总公司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 、高耸塔类设施建造技术、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技术 、复杂深基坑与深基础处理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生产技术、复杂空间钢结构体系研究与安装技术 、新型建筑设备研究与制造技术、建筑企业管理与生产应用信息技术、国际工程总承包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这些优秀的成果 、重要研究机构以及领先技术构成了中建总公司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不是第一次走进“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 ”表彰大会。酒泉神舟发射塔曾荣获“全国十大建设成就”,2005年又有广州新白云机场和南京奥林匹克体行备育中心荣膺这一殊荣 。中建总公司早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集团,从1984年起连续21年跻身于世界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行列 ,并始终位居前列;自1994年起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国际经济合作类第一名。大带灶自成立至今,中建总公司共承接合约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完成营业额超过7000亿元 ,其中境外完成约占30%以上,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 中建总公司以承建“高、大、新、特 、重”工程著称于世,在国内外建设完成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重大工程项目 ,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所参与建设香港新机场工程,被誉为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之一;并在深圳国贸大厦和地王大厦的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两个深圳速度,一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代名词 。如今中建总滚扮公司正在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全球在建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独具魅力的中央电视台新办公大楼等一大批举世瞩目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中建总公司始终坚持把科技兴企、人才强企作为企业的基本战略,始终致力于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始终致力于把推进整个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进步作为企业的重要责任。中建总公司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沉积了雄厚的科技优势,始终引领着中国建筑业生产力发展的潮流 。
截止到2005年底 ,中建总公司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发明奖32项,获得各类省部级科技奖近500余项,是国内获奖最多的建筑企业 ,其中中建所取得“酒泉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综合技术”成果是我国建筑业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并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第一名。共获得优秀勘察设计国家奖27项,省部级勘察设计奖900余项;获得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89项 ,是国内工程建设企业中获得鲁班奖最多的企业。拥有国家级工法48项,省部级工法156项;自行编制出版了国内第一个由企业自主完成的企业技术标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一套350余万字,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 。拥有建筑施工企业唯一的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设有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了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目前中建总公司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 、高耸塔类设施建造技术、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技术 、复杂深基坑与深基础处理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生产技术、复杂空间钢结构体系研究与安装技术 、新型建筑设备研究与制造技术、建筑企业管理与生产应用信息技术、国际工程总承包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科学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这些优秀的成果 、重要研究机构以及领先技术构成了中建总公司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 围绕建筑企业科技工作的特点和总公司经营生产的新需要 ,抓住科技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科技工作的重点 。
——重点加强科技进步体系建设。一是基本建立了以企业总工程师为龙头的科技进步领导体系和科技管理的指挥体系;二是建立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建立了依托项目 ,面向基层,以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实用技术开发为核心内容的技术服务体系。
——重点抓好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建立了以专家委员会为主要载体的高端科技决策和分享网白菜的技术支持平台;建立了以示范工程为载体的工程项目新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平台;建立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机构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了以成果管理为主线,以科协组织为基础的科技交流、咨询与服务平台。
——重点突出自主创新 ,引领企业与行业发展。十五期间,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等手段,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的集成开发和超前技术的研究 ,总公司继续发展和形成在建筑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并对行业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重点加大科技成果与经营生产的紧密结合,加大科技成果升华力度 ,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
——重点加大了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投入与研究开发力度,借力信息化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和科学化生产能力的领域,促进跨越式发展。 人才、平台、投入是企业科技工作的关键资源。结合总公司占有科技资源总量大但相对分散;平台分布面广但起点不高;科技投入总量尚可但不集中的特点 ,充分发挥了集团科技管理机构的组织职能,从多个层面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的问题充分优化资源配置,最大化发挥资源效率 。
——对内充分整合资源,发挥集团优势。利用总公司集团总部的组织管理职能 ,以技术中心为载体,集中全集团的科技资源,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
——对外充分组合资源 ,发挥发挥载体优势 。利用总公司广大的市场资源和丰富的载体资源,充分发挥对社会资源的组装能力。充分联合高等院校 、研究机构,实现科研领域的多赢模式。
——提高资源支配能力 ,推动企业发展 。资源管理的更高层次就是支配资源的能力,通过掌握高端市场资源、高端需求、高端项目载体,主动引导科技资源为其所用 ,近年来在这方面已有所突破。 正是由于科技创新形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建总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相继中标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中央电视台新址等重大工程。
由此说明其科技服务于经营的能力有了重大突破,一改过去被动式地提供服务为主动引导经营和开拓市场 。其科技服务经营的能力表现在:
一是主动对接市场的能力。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变化 ,结合新的经营领域开拓和经营结构调整,积极组织超前储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逐步加强了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道路与桥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环境与环保工程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力度,并在这些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缩小了与传统优势企业的技术差距。
二是支撑经营开拓的能力 ,通过技术集成,积极发展成套技术研究,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关于体育场馆建设、制药厂建设、大剧院建设 、清水混凝土施工等一系列成套技术研究 ,为参与市场同类工程的竞标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
三是对于工程项目的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在科技示范工程管理模式的大量推广。科技示范工程作为科技推广与转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科技进项目 ,项目促科技的基本思路,这项活动本身就是中建科技工作的一项创举。近年来,该公司进一步完善了科技示范工程管理制度 ,特别强调了科技示范工程工作的经济性和示范性,突出强调了以科技进步效益率作为完成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由此大大拓展了科技示范的作用和影响力 。以八局组织实施的武汉天河体育中心工程为例 ,按中标合同价和传统的施工组织和生产手段,这个项目的亏损额估算近千万元,但这个项目通过大量的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创新活动,最终不仅按期、按质、按量完成了这一重点工程的建设 ,还实现了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科技进步效益率达到3.2%。整个十五期间,共完成总公司级示范工程42项 ,平均科技进步效益率2.2%,仅这些项目科技的贡献就超过1亿元。同时科技示范工程的做法在集团内各企业普遍得到重视,每年通过的局级示范工程约80项 ,公司级示范工程数量上百项,科技进步效益率达到1.8%以上,产生的效益是相当可观 。
中建公司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科技各项工作的首位 ,基本形成了以总公司技术中心为龙头,以专业技术中心和区域技术中心为骨干,以下属企业技术中心为分支 ,以科研机构为辅助支撑的树状科技创新体系。
这个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充分整合了全集团的现有优势资源,实现了资源配置集团化。从而收到了“变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 、“变个体优势为体系优势”、“变企业独享为集团共享 ”的效果 。
利用这个创新平台,中建总公司相继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项目等重点课题 3项 ,组织了企业重点科技开发项目35项,其中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项居于国内领先水平。